水处理过后的水质标准
( 1)清澈见底,能见度≥ 2.0米,浊度≤ 1NTU,色度≤ 5度(具体能见度可以根据甲方需求调整)
( 2)景观水体出水水质达到和趋于贫营养化状态
( 3)水面无水华、无异臭
( 4)景观水体水体无绿色
( 5)景观水体池底无苔癣、无绿色
( 6)景观水水质达到《景观用水水质标准》 C类或 B类水质标准。
(7)水质要达到清爽活嫩,适合观赏鱼类的养殖。
水处理出来的效果:
1.水质:清澈见底,能见度≥2米,浊度≤1NTU,色度≤5度,爽 活 嫩
2.省钱:a.电耗低:仅为常规系统的1/2-1/6
b.过滤系统自动运行,无需专人管理
c. 维护费用低:鱼池过滤系统使用寿命长达40年,滤料可反复使用,后期维护保养费用很低
鱼池过滤设备特点
1、水力自动化:全系统只需水泵开启即可运行;
2、无压系统:全系统敞口无压运行,运行能耗低于常规压力系统;
3、精滤工艺:七层过滤,充分去除水中污染;
4、无需投药:全系统禁止投放任何化学药剂;
5、不用换水:池水内部循环,每月补充少量蒸发水;
6、节能费用:运行费为常规动力系统20%-30%;
7、寿命长:寿命可达40年以上。
1、底部进水系统——解决底部污物,有机物,树叶,污泥等,也叫底排管道:
底排管道(很多称其为自动排污管道)。顾名思义,是预埋在鱼池底部的管道,用于收集鱼类粪便、枯草落叶等沉底类污物,通过底排管道进入过滤池的中转仓或者沉淀仓参与过滤。管道材质选用UPVC给水管,管道规格视鱼池储水量而定(常用75、90、110)。底排口的选择需要根据鱼池面积大小和蓄水量做合理规划,以110的管道为例,鱼池底部的坡度在8%的时候,底排管的有效吸污能力大概直径为3.5米,鱼池底部的坡度在12%的时候,底排管的有效吸污能力大概直径为5米。管道尽量直达沉淀池,或根据现场情况采用45度(别称135度)弯头调节,尽量不选用90度(别称直角)弯头,鱼池的底排口位置记得要加导流板(也叫飞碟)。浇筑混泥土时不要没过管口,若浇筑混泥土较深,可在管口加直接(可插拔管道)与混泥土平面齐平,切不可直接加水管(因为插拔方式为内插时对于管道损程度小)。
2、面部面水收纳系统——解决将飘浮水面的灰尘树叶等所有飘浮物。
面部面水管道也叫面排管道。用于收集鱼池表面落叶、泡沫等悬浮污物,通过面排管进入沉淀池参与过滤。面排管预埋高度在水位线下25-30cm处,管口预留1左右,待全部安装完毕后裁除部分管道,安装弯头,连接面排收集器,面排收集器高度与水位线齐平,弯头连接处不打胶水,可视情况转动弯头调节水位线。
3、中水收集管——收集悬浮在鱼池水体中间的颗粒杂质。
都说养鱼先养水,水质好了,爱鲤才能健康漂亮。一个强大的过滤系统,是鱼池鱼缸的灵魂。怎样的过滤,才是一个好的过滤?怎么做才能让过滤系统功能更强大?各位鱼友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建议。
1、在换水或增加新水(自来水或地下水)的时候,应该将新水放入过滤系统中,这样可以使水变软,同时减轻残留的危害。如果有条件,是另建晒水池,避免直接自来水对过滤系统中的有益菌有影响。
2、一般来说,建议过滤仓的体积为鱼池的1/5-1/3。过滤池面积越大,过滤效果越充分越好。对于过滤系统的位置考量,要便于日后的清洗。
3、条件允许的话,沉淀仓尽量做大做深,有助于缓解物理生化的压力,进一步加强过滤效果。
4、沉淀仓的出口要加阀门,因为插管时间长了,会松动,没阀门的话,容易漏水。
5、毛刷适用于大池,小池的话,毛刷过滤效果不行,建议使用藤棉。
6、生化滤材方面,建议用屋、陶瓷环等,滴流采用生化球。生化作用对于氨氮、亚盐的降低非常关键,切勿轻视。
7、生化仓底部建议放一个气盘,曝气效果好,因为硝化需要的氧气,比鱼还要多。底部有垫子垫高,方便水流,避免死水区。
8、清水仓放灯,可有效预放病菌及室外池绿藻的爆发,但是不建议常开;没有绿藻也要安装灯,万一需要时,如果没有,可能造成鱼的,所以备一个还是必要的。
鱼池水循环周期一般两小时循环一次,如果养鱼密度比较大应采每小时循环一次,过滤池的水至少要在仓内停留10~15分钟,以便微生物、硝化菌的培养、反应和自然沉淀。在修建鱼池和布管时,进出水管道要设计合理,鱼池不能出现死水区,要让水在整池中旋转起来。
过滤池净水系统常用于庭院有一定面积和水量(50~200吨)的景观鱼池。鱼池太小修建成本不划算,鱼池面积太大需要修剪的过滤池面积也会大,不然会出现水质处理效果差的问题,通常过滤池的面积和鱼池面积一般为1:5,深度同鱼池一样,也是说过滤池修的越大,处理效果会越好,但占地会越大。